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冶金工程学院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部分研究所为依托,经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于2003年批准设立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的一级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由1956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并校初期的混凝土制品及其工艺和后期的水泥、耐火材料、炼铁、炼钢、轧钢、有色金属加工等专业发展而来。其中耐火材料、炼铁、炼钢、、轧钢、有色金属加工专业是西北地区的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基地。1981年获金属压力加工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相继获建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材料学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4年获准自主设置环境材料学博士点,2008年获准自主设置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该学科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理论研究、新产品与新工艺开发、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建筑材料研发、微(纳)米晶材料制备、金属材料组织性能控制、钛合金在新材料研究及金属材料先进连接技术研究等方面均处在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拥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环境材料、建筑材料及材料加工工程等5个工学硕士点;拥有材料工程工程硕士点;拥有材料学、环境材料、建筑材料和材料加工工程4个博士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陕西省“名牌专业”。
该学科拥有西部建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国家干法水泥回转窑预热预分解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工程中心等三个国家级工程试验中心;拥有教育部生态水泥工程中心、原冶金部黄金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新型干法水泥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生态建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生态水泥混凝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水泥新技术推广中心、国家建材甲级设计院、陕西省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中心、陕西省黄金与资源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冶金技术工程技术中心等十一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流动站专业仪器设备先进、齐全,能满足该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需要。
同时,莱钢集团、陕西尧柏集团、陕西声威集团、西安秦翔科技、北京东方建宇等企业在我院设立了工程研究中心。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济南新峨嵋实业有限公司在学院设立了奖学金。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挪威科技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拥有材料与矿物标本陈列馆,是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四个校办展览馆之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以徐德龙、周廉和顾真安院士为首的博士后合作导师19人,教师队伍知识、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目前形成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理论与应用、材料工程理论及装备、环境材料、结构陶瓷基础理论及应用、功能材料基础理论与应用、材料物理化学与应用、微米(晶)材料与纳米材料、材料成型理论与组织性能控制、材料加工工程、新型金属材料制备等10个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均处于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前沿领域。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及研究方向
序号 |
合作导师 |
研究方向 |
1 |
徐德龙 |
无机非金属基础理论与应用、材料工程理论及装备、环境材料 |
2 |
周廉 |
功能材料基础理论与应用 |
3 |
顾真安 |
微米(晶)材料与纳米材料 |
4 |
田东平 |
强关联电子系统材料电子特性、稀磁合金材料电子输运特性、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相变 |
5 |
张培新 |
无机非金属基础理论与应用 |
6 |
杨冠军 |
新型金属材料制备 |
7 |
奚正平 |
功能材料基础理论与应用、材料成型与设备 |
8 |
许云华 |
微米(晶)材料与纳米材料 |
9 |
白国良 |
改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的延性要求与材料形状研究 |
10 |
王社良 |
功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11 |
薛群虎 |
无机非金属基础理论与应用、功能材料基础理论与应用、环境材料 |
12 |
蒋明学 |
结构陶瓷基础理论与应用、功能陶瓷材料 |
13 |
许启明 |
材料物理化学与应用、功能材料 |
14 |
何廷树 |
无机非金属基础理论与应用 |
15 |
张耀君 |
无机非金属基础理论与应用、微米(晶)材料与纳米材料 |
16 |
赵西成 |
材料成型理论与组织性能控制、超细晶材料 |
17 |
兰新哲 |
环境材料、功能材料应用 |
18 |
袁守谦 |
微米(晶)材料与纳米材料 |
19 |
赵俊学 |
材料加工工程 |
20 |
马幼平 |
材料成型理论与组织性能控制 |
21 |
王快社 |
材料成型理论与组织性能控制、材料加工工程 |
22 |
邹德宁 |
新型金属材料制备 |
来源:人事处,最后更新: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