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学院专业 重点学科 国际交流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菁菁校园 - 面对大学精神,要自省也应自信
面对大学精神,要自省也应自信
菁菁校园  最后更新时间:2011/1/4 15:51:16 点击:
 

◇李友海


  近读陈平原教授的《大学有精神》,我手不掩卷,却内心存疑。小到对中国大学的溯源和寻根,大到对高等教育的整体追问,概莫能外。而其中很感兴趣并实有深究必要的,当属大学精神。

  不由得暗问:面对大学精神,人们究竟该以怎样的心态?

  一方面,对大学精神要有高度的自省。在浮躁、功利特征显明的当下,素为文化净土和精神家园的大学饱受经济、思潮的冲刷。近年来,从大学排名纷争、学术论文造假等事件屡次被媒体放大成为公共话题的热浪里,大学精神似乎已经沦为“纸面上的传统”,尊严有失、精神脱节、责任错位的诸多大学备受人们的指责和非议。

  面对大学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大学决策层、学术界根深蒂固的“急用现学”传统和大行其道的实用主义倾向,不容人们视而不见。就像欧阳康教授指出大学文化建设面临保守与创新、民族与世界、神圣与世俗、科学与人文等悖论那样,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曲直、厚薄,遭遇了诸多现实瓶颈。换个角度来看,这也启示着人们不妨从人类精神、民族精神和学校精神三个层面的融合中,在多闻阙疑中探讨和重建大学精神,从而引领全社会去追求更为高端的人类文化。就此而言,看到了弊病所在,或许就是改变的开始。

  与此同时,在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等大学精神的三个本质特征中,批判精神更需提倡。这是因为,大学批判精神既表现为教师在教学、科研中能够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与现实,也体现为大学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还彰显于大学知识群体对政府决策的智囊作用。那么,对大学精神进行自省,无疑是大学批判精神的内在深化和有力拓展。自省,让人们直面大学精神不再拘囿于罪与罚的声讨,而保持一份科学的冷静和难得的清醒。

  另一方面,对大学精神也应有相当的自信。显而易见,中国的大学是有精神的。尽管每所大学的精神形式不同,在百年有余的筚路蓝缕中,现代中国大学的精神也发生了变化,但归根结底,其基本取向乃至价值内核延至当下,和以往并无二致。那就是,自由、包容、民主、创新和理想,仍然是大学精神的五大支柱,也是大学明确办学育人职能的主体表现,需要高校进一步向社会传播和示范。

  在大学的发展和进步中,大学精神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摇摆,也广为人们诟病,但就整体而言,郑也夫教授所言“如果说社会上有一个群体可以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它应该是自由知识分子的群体。如果说社会上有一个社区可以超越民族主义的冲突,追求一种更博大的文明,那么这一社区只能是大学的校园。”沿用至今,仍然是适用的。

  此外,再也不能继续沿用非此即彼的思维来看待大学精神的模式了。作为人类科学精神、自由精神的凝结和民族精神时代化的体现,大学精神始终保持着引领功能的趋向和态势。在信息时代,人们更愿意看到大学精神的发展性和多样性,固定的、单一的、现成的大学精神模式,既背离创办大学教育的初衷,也决非大学办学个性的必然。

  历史找到了梵高,又错过了多少梵高?作为大学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大学精神是时候在人们的义愤中抽身了。大学精神,始终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自省并自信地面对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版权所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地址:西安市雁塔路13号 邮编:710055 电话:029-82202288 传真:029-82205014 电子邮箱:zhb@xaua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