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学院专业 重点学科 国际交流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菁菁校园 - 发现更多的雷锋 寻找身边的感动
发现更多的雷锋 寻找身边的感动
菁菁校园  最后更新时间:2012/3/27 17:57:15 点击:
 
  三月里,又一个雷锋纪念日来临。

  媒体对雷锋进一步“还原”。譬如,雷锋既写小说也写诗,有浪漫主义情怀;他也追赶时尚潮流,穿皮夹克戴手表买过雪花膏,喜欢跳舞爱拍照;甚至有年少轻狂的一面,偶尔炫耀军功章……日常生活里的雷锋,让人觉得普通而有血有肉。

  回归真实的雷锋和人们熟悉的雷锋有所区别,但雷锋精神至今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这说明,雷锋精神虽有特定的时代标签,但也蕴含超越时空的价值,依然能够让一代代人引起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一个道德意象,一种精神信念和价值追求的象征。

  不同时代,必然有着不同的时代精神。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日益多元化,个人意识觉醒,个体权益得到普遍承认,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另一方面,社会诸多领域包括道德层面的失范和断裂也客观存在,个人意识的极端倾向、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疏离屡有表现。这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不容人们视而不见。

  探讨这个命题,有人一声叹息,并为道德滑坡、社会冷漠、诚信缺失、价值扭曲等现象深感焦虑,甚至忧心忡忡地展开了“倘若雷锋活在今天”的假设式推论。

  对道德环境的热切渴望,是雷锋精神生长和深化的土壤。由此,笔者认为,在学习雷锋、还原雷锋的同时,更要去发现更多的雷锋,寻找身边的感动。

  学习雷锋,人们已进行了50年且历久弥新;还原雷锋,人们也用了几乎同样长度的时间。学习和还原,是为了让人们进一步看到历史的真实,且感悟真实中的伟大,平凡中的崇高。在学习和还原中,人们所体验到的道德感召力,产生了持久和最广泛的效应。半个世纪以来,学习和还原过程漫长而意义重大。把人不断塑造和升华,可以归结为历史的原因,而将雷锋“还原”为人,既是科学的态度,也是进步的必然。

  而发现更多的雷锋,在当下尤为重要。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利益与善行的对立,业已成为现实的热点,也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价值探问和德性实践。但归根结底,价值的抉择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生命实践课题。那么,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这些实践者,就可以让我们对身处的时代和社会,多出一份信心和从容。

  特定的时代造就了雷锋。雷锋之所以成为那个时代的典型,是因为他个人的追求,无不呼应着那个时代的氛围和需要。

  时代也不断涌现出新的雷锋。当阿里木把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上百名贫困学生时,当陈贤妹抱起血肉模糊的小悦悦时,当余书华护士为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时,当我校大二学生吴书强勇救落水者时……这些善举,是他们面对内心世界的自觉行动,是他们面对社会精神空虚、心灵荒漠现象的有力回应。他们之所以让我们倍加感动,恰恰是因为他们就或远或近地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不必非得用“雷锋”来称呼他们,但我们肯定会为他们人性的闪光而鼓掌。他们的表现让我们看到,大家渴望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其实一直未曾动摇,扶危济困等让大家普遍认可的品质,依然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底色。

  雷锋到达的高度,可能许多人还望尘莫及,他做过的事,我们也不可能全部做到。学习雷锋,也不意味着都要去成为道德先行者;还原雷锋,也并非要把雷锋的生活琐事都报道出来。但发现更多的雷锋,我们就可以从身边找到更多的感动,从而感知个人乃至社会振奋前行的脚步。

  有理由深信,作为时代主旋律之一的雷锋精神仍将得以进一步弘扬。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无论社会怎么变迁,雷锋所体现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所体现的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宝贵精神,所体现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火热情怀,仍然会在这个不乏功利色彩、浮躁情绪的社会里,得以薪火相传。
 
版权所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地址:西安市雁塔路13号 邮编:710055 电话:029-82202288 传真:029-82205014 电子邮箱:zhb@xauat.edu.cn